教育部明確各省份到2024年實現中考省級統一命題。省級統一有助于減少命題成本,保障命題質量。專家強調,“誰來命題”不與學生課業壓力直接掛鉤,關鍵是看“怎么考”“怎么錄”
整體上國內企業對海歸人才偏好減弱。除了留學生不熟悉國內市場環境、所學專業與國內企業需求不匹配等固有擔憂,疫情也給留學生就業帶來新的挑戰
當公辦教育必須“兜底”,新增90萬基礎教育學位重任下,深圳“高薪養人”模式面臨潛在挑戰
“你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希望你能理解”
浙江出臺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新規,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起始年級第一學期、畢業年級最后一學期、學期中途不得轉學
整體就業市場的招聘量大于求職量,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結構性錯配上,一些需要用人的行業或者崗位,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去或者能力達不到無法去
2021年6月至今,衛健委、科技部已累計公布20批約520篇造假論文的查處結果。超過140份涉假論文涉及第三方代寫、代投
留學面授要求逐漸接近疫情前
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1076萬
非義務教育也登記入學?北京試水高中自主招生改革
第六次膳食暴露評估報告選定了八種對公共衛生影響大或公眾關注度高的污染物。研究表明,國民對前述物質的膳食暴露量均處于可接受水平,但就不同物質而言,各地暴露情況不一,比如湖南省成年男性暴露于鎘的潛在健康風險高
在貴陽近百所“打工子弟學?!睂W生營養不良狀況普遍,委員提案建議拓展營養午餐計劃實施范圍
中疾控研究稱,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死亡率有所下降;15一49歲年齡組的癌癥發病率增幅最大,這表明癌癥負擔正在轉移到更年輕的人群身上
救護車急救不及時,危及病人生命安危。劉小兵代表認為,造成“救護車之痛”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運行體制過于僵化刻板、缺乏創新,應取消專營制度,引入競爭
多份提案議案提及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單一、加重教師負擔,應完善經費保障、提升內容質量
劉小兵代表認為,35歲的招聘門檻造成大量人力資源浪費,建議調整中青年劃分標準,營造寬松的社會輿論和文化環境;修訂《公務員錄用規定》,放寬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年齡限制;央企、國企應帶頭整改年齡設限問題,給全社會起示范作用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指出,對成功教育系統的定義也需改變
俞敏洪認為,青少年抑郁問題不是個別家庭的問題,也不是個別學校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處理起來比成年人更加復雜
截至2020年底,清華大學基金會資產規模為157億元,北京大學基金會約70億元,浙大42.4億元,越過10億門檻的還有數家。如何管好這些資金?
合規要求下,上市公司正加速剝離幼教資產;有報告指,未來十年幼兒園總數將縮減15%-40%
公益組織“女童保護”連續第九年發布兒童防性侵統計報告,顯示網絡性侵加重,男童受害比例明顯上升,當事人住所與校園仍是兒童性侵高發地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勞動關系的不確定使新業態勞動者處于極端弱勢地位,無力抗拒不公平的平臺規則。新業態勞動者職業保障缺失、抗風險能力低、議價能力弱,建議明確平臺與勞動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建立職業傷害保險制度,保障新業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貴陽本地民辦中小學在校生中約九成為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受到民辦學校嚴控招生新政策的沖擊,進退兩難
中國村醫人數迅速下滑引發擔憂
省市重點中學和“超級中學”的雙重夾擊背后,是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大城市化進程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場化”偏好加深